大寒|岁末至寒,堆肥迎春
昨日大寒,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。寒气之逆极,故谓“大寒”。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我国南方地区迎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,北方地区也持续严寒气候。大寒时节风大,低温,降水量少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
大寒也预示着新一个轮回的开始, 冬去春来。大寒之后即立春和春节, 因此大寒节气民俗丰富, 大家忙着做辞旧迎新、过年的准备,正所谓“大寒迎年”。“食糯”、“纵饮”、“做牙”、“扫尘”、“糊窗”、“腊味”、“洗浴”、“贴年红”等是传统大寒民俗。
大寒的三候分别是一候鸡乳,二候征鸟厉疾,三候水泽腹坚。
到大寒节气,母鸡感知到春天来临,阳气回升,便孵小鸡。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鸟,大寒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,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,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。因为气温极低,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,且最结实、最厚。
1.吃糯米
在南方一些地方,大寒节气有吃糯米的习俗,糯米味甘、性温,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。有一些地方还会有有打年糕、做糍粑的习俗。
2.喝腊八粥
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, 腊八粥是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主食。腊八粥,又称“七宝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等,由五谷杂粮加上花生、栗子、红枣、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粥。
3.尾牙祭
所谓二月二(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)为头牙,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“牙”,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尾牙祭,也称“做牙”、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,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。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民间有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,现代企业流行的“年会”即是尾牙祭的遗俗。
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,为开春作准备,或者在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。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。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捉田鼠的习俗,因为作物已收割完毕,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显露出来。除此以外,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,便于及早安排农事。
堆肥是朴门永续中常见的处理厨余垃圾、变废为宝的方法,其原理就是通过调节湿度、温度、或使用蚯蚓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。堆肥其实是会自然发生的生物现象,即细菌分解有机质,朴门堆肥意在加速这一自然过程。
做好堆肥需要保持“绿色”和“棕色”物质的平衡。绿色物质,即厨余垃圾、树叶等,为堆肥提供碳;而棕色物质, 如枯叶、纸屑, 提供氮。碳和氮为进行分解的细菌提供能量、让其茁壮成长和繁衍。太多棕色物会减缓分解速度, 而太多绿色物会让堆肥箱发臭。
冬季堆肥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?
”
保温
方法1:做一个体积大的堆肥堆
体积是影响肥堆温度的重要因素,一个体积大的肥堆可以保证堆内部的温度较高。至少1立方米大的肥堆是比较推荐的体积。
方法2:为堆肥箱加隔绝物
可以在堆肥箱的四周和顶部加上稻草捆或纸板来保温。
方法3:将堆肥箱移到有阳光处
如果可以的话,将堆肥箱移到有阳光的地方每天晒几个小时可以保持肥堆温度,加速分解。
方法4 :少翻动
冬季堆肥的这一原则简直是懒人福音!经常的翻动会让肥堆内部热量散失, 因此冬季比起夏季要更少翻动。在冬季堆肥开始之前也可以先掏出一些堆肥来做预备。
调湿
方法1:为堆肥箱加盖/顶
冬季降雪多, 融化之后会给肥堆带来过多的水分。一个箱盖或者箱子上的屋顶可以有效阻挡过多的降水进入。
方法2:在堆肥上盖一层油布/防水布
这应该是最简单直接的防水方法, 而且油布还能防止散热, 保证堆内温度,加速分解过程。
其他冬季堆肥小贴士
1.在秋季做好准备!
冬天的落叶和新鲜树叶都很稀少,棕色物质供应尤为难保证, 因此在秋季最好大量收集枯叶以供给冬季堆肥的棕色物。
2.更多的棕色物质
冬季堆肥的棕色物质比例要高于绿色物质, 大概在65%比35%, 因为需要更多的棕色物质吸收绿色物质的水分(冬季蒸发变慢)。
3.加一些蚯蚓
冬季堆肥分解速度慢, 加一些蚯蚓可以帮助加快分解~
4.将厨余剁碎
厨余剁碎后再放入堆肥箱更利于快速分解。
只要做好准备, 用以上的小方法,冬季堆肥就可以实现, 开春种植也有肥料啦~
文章内容来源于:全国农事展览馆, 环球网, 搜狐网, new life on homestead.com, the gardening dad.com
-END-
文字:娃娃菜
图片:网络
编辑:娃娃菜、紫苏